釋放市場活力 北京在醫養結合領域要干哪些大事?
- 2019-11-29 13:25:00
- June
- 轉貼:
- 中國醫療
- 3268
當一個人進入老年期后,人體組織結構進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現障礙,身體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動能力降低,以及協同功能喪失,疾病隨之而來并呈現一定。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近1.8億,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過4000萬。隨著全生命周期健康概念的提出,醫療和養老也成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9年8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和市民政局聚焦醫療和養老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制定《醫療和養老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將醫療和養老領域作為服務業擴大開發的重要突破口,開啟北京醫療和養老領域擴大開放的國際化新格局。30項開放改革措施的“減、放、網、外、服”讓醫療和養老融合發展,探索走出“醫養結合”國際化新路子。
——“減”,減少審批束縛!
10月11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老齡事業發展情況,表示近期將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通醫養結合的難點、堵點問題。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各地將簡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涉及同層級相關行政部門的,實行“一個窗口”辦理。北京市“行動計劃”以“簡政放權、擴大開放”為主要切入點,簡化醫療、養老、醫養結合機構審批,讓市場最大限度擺脫“玻璃墻”、“影子門”審批束縛,在全國層面帶了一個“好頭”!
放寬外商捐資舉辦養老機構的社會服務機構準入、社會辦醫配置乙類大型醫用設備實行告知承諾制、實施設立中外合資合作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試點、開展診所備案制試點、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實施外國醫師多點執業注冊、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改為備案制管理等等……,一攬子的政策紅利“干貨”,不僅是釋放北京醫療和養老領域市場活力,更是在全國范圍內吹響了醫療和健康領域擴大開放的號角。
——“放”,開放醫養領域!
近年來“醫養結合”政策性和概念性的討論已經很多了,國家也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以及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慢性病防控、癌癥防治等專項規劃中,對醫療和養老領域重大變革進行設計。2016年,國家衛健委聯合民政部確定了全國90個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市(區),各地也設立了300多個省級醫養結合試點,努力探索老年人綜合連續、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
隨著北京市“行動計劃”的出臺,開放醫養領域不再是民政和衛生健康行業的工作任務,而是直接上升到擴大開放、釋放服務業“紅利”的突破性舉措,其意義應該不亞于當年偉人“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至于醫療和養老領域能否“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我們將拭目以待!
——“網”,互聯網+醫療健康!
2018年,北京市衛健委發布相關方案,要求各級醫療機構圍繞患者醫療服務需求,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擴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市衛生健康委已制定互聯網診療服務實施方案和互聯網醫院監管平臺建設方案,全方位探索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在全國率先提出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目錄,在東城、朝陽、石景山區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
2019年上半年,各網約平臺通過線下醫療機構共提供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1.1萬人次。8月15日,由微醫建設的互聯網診療基地啟動運營,作為基地依托的實體醫療機構,北京微醫全科日前已獲得由西城區頒發的全市首張互聯網診療資質執照,獲批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此次創新實踐標志著北京市及西城區貫徹落實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社會辦醫政策、踐行“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舉措落地之舉,也是北京市政府鼓勵社會力量整合線上線下健康醫療資源,支持開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模式創新。
——“外”,對標趕國際化!
當前,國外有四種典型的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發展模式,分別是美國的商業養老模式、日本的轉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歐洲的以英國為代表的稅收籌資體制模式,以及歐洲以德國為代表的社會保險體制模式值得我們借鑒。
北京市“行動計劃”確定6個試點區和7家試點醫院在國際化醫療服務方面進行先行先試,并圍繞解決國際醫療發展中的政策障礙提出進一步改革創新的舉措,制定國際化醫院試點配套支持政策。特別是旗幟鮮明地鼓勵境外申請人在北京市設立中外合資合作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引進國際先進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管理制度和服務方式,意味著決策者堅定地向國際化醫療標桿“對標”,引入先進國家成熟的經驗在國內試點區、試點醫院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為下一步全面推廣和復制提供成熟樣本。而實施外國醫師多點執業注冊、指導外商投資者辦理民非登記、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等配套政策的“一攬子”同期出臺,也為醫療國際化減少不必要操作性阻礙。
——“服”,橫向帶服務業!
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特別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發、易發和突發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療和護理問題困擾著千家萬戶。“醫養結合”是集醫療、養生、養老為一體的產品和服務,也是覆蓋整個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務業系統。隨著醫療和養老市場的擴大開放與深入,社會資本成為兩大領域最大“風口”導向,利用“醫養結合”的發展模式橫向帶動服務業新增量成為政府和市場的雙向共識。
在“醫養結合”服務業探索道路上,北京市先后涌現出集醫療與養老照護資源于一體、具備特色的新型醫院,雖然也遇到缺少資金、不能獲得醫療機構身份、不能納入醫保定點等不少困難。
隨著“行動計劃”的出臺,特別是研究政府保障就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土地供給政策、推動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制定養老服務專項規劃和養老醫療規劃用地正負面清單、推動養老機構優質土地資源配置、試點建立集體土地流轉、占用集體土地、現狀變更性質等細化政策以及建立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探索建立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聯合體模式等醫療改革成熟經驗舉措,都將大大促進以“醫養結合”為特色的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
(來源:文/唐長冬;中國網醫療頻道;中國醫療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