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中取勝,營造中國商業航天的繁榮成長局面
- 2019-11-12 09:01:00
- 木子 轉貼
- 3043
中國的商業航天是不是過分謹慎了?
目前為止,商業航天可能是中國最循規蹈距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產品類型上來說,無論是國有航天企業自行組建的商業公司,還是由民間航天愛好者、離職航天專業人士創建的民營航天企業,都在按照傳統航天企業的模式按部就班地研制火箭、衛星或者應用系統。在商業模式上,無論是學習國外商業航天企業已經建立起來的成功商業模式,還是選擇民參軍模式,這些商業航天企業同樣運行得循規蹈矩,甚至是小心翼翼。從事航天創業的人們都是學霸出身,對于工程科學所應當遵守的循序漸進原則,養成的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更有敬畏。
這樣的過分謹慎不僅僅存在于企業界和企業家身上,管理部門也是如此。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電信服務牌照的發放上,連身為國有獨資企業的中國衛星通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都無法拿到全部牌照來開展消費級服務;在內容服務上,城鎮消費者沒有權力購買衛星電視接收終端,農村消費者買到終端之后還必須接受管理部門的定位監控,不能隨便遷移……在火工品、發射服務業、基礎地理信息服務方面,同樣有著極高的政策門檻。
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的商業航天像極了夏日里的荷塘:一片蛙聲,湖面卻寧靜無波。
亂局是產業萌發的必然
如果從頂層審視各個產業部門,凡是搞得好的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如同傳統航天這樣,得到國家不惜代價的投入和支持。在國有資金的大規模投入下,在動用體制力量聚集英才的人力資源投入下,傳統航天、高鐵、電信網絡、公路基礎設施等得到了長足發展,體現了舉國體制的強大力量。另一種則包括互聯網經濟,在國家不限制、不阻止、不違法則不干預的管理下,迅速爆發出強大的經濟活力,用20多年的時間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有活力、經濟規模最大的互聯網產業。
我們既然討論商業航天,那么后一種典型自然是研究的對象。而互聯網經濟在這20多年的時間里,經歷了多少亂局、多少亂象,如今的航天產業中高層肯定都記憶猶新,這正是伴隨著我們從青年步入中年的那一段歷史。從瀛海威掛在白石橋路口的廣告,到2002年前后的互聯網產業第一次寒冬,再到今天的BAT。多少企業在喧囂中登場,占據了幾乎所有媒體廣告的頭條,各種概念的電子郵箱、BBS、聊天室……你方唱罷我登場。20年過去之后,又有多少企業黯然退場,如今連關鍵詞都搜索不到。
亂局帶來的并不是一地雞毛,而是產業的沙里淘金、優勝劣汰。聊天室如日中天的時候,騰訊還只能租幾張長桌,靠發放玩具來吸引用戶,相信至今還有人保留著騰訊現場發放的絨毛企鵝,也算是一個時代的見證。當當網高歌猛進的時候,京東剛剛因為非典而關掉了所有線下門店,嘗試著選擇在線銷售來保持企業生存。
如今,互聯網產業的亂局還在繼續,抖音之類短視頻網站的興起,沖擊著現有的互聯網巨頭。VR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化,還會繼續帶來產業的動蕩和變遷。這樣的混亂不但沒有讓消費者遠離,反而給他們帶來了越來越出色的體驗,帶動著零售、餐飲、旅游等諸多產業的發展和優化。
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同樣亂局叢生,早期的國產手機廠商幾乎已經全部淡出江湖,如今叱咤風云的華為、OPPO等都是后來者。亂戰之中,國產手機已經越戰越強,隱隱有了超越三星、問鼎于蘋果的態勢。
從亂局看美國的商業航天創新
美國作為商業航天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在這個行業上從來都是亂中取勝。我們此前曾經論述,NASA在啟動商業軌道運輸服務的過程中,先后有17家企業參與競爭,最后只剩下了2家。在商業化程度最高的衛星通信廣播領域,企業的起起落落更是家常便飯。最成功的衛星電視直播業,曾經為了爭奪用戶而狂打價格戰,最后只剩下了回聲星一家企業。衛星移動通信更是在混亂中前行,曾經的幾家靜止軌道移動衛星企業現已江湖除名。著名的“光平方”甚至已經開始大規模鋪設地面網絡,卻因為干擾了GPS而被迫停工、停業。
然而這樣的亂局并沒有傷害美國商業航天的整體,反而在殘酷競爭中培育出了馬斯克、維勒等一批優秀企業家,摸索出了諸多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作為美國航天行業引領者的NASA,不但從來不嫌局面太亂,反而一再為亂局加溫。當飛往國際空間站的貨運服務已經基本穩定、人員運輸即將啟動的情況下,NASA又啟動了月球貨物運輸服務的競標。一批中小企業提出了各種腦洞大開的方案,打算在NASA合同預付款和商業資本的支持下,努力把它們變成現實。
這還不算全部,美國商業航天的亂戰正在向小衛星發射領域延伸。據說有將近20家美國企業提出了自己的小火箭計劃。作為宇航巨頭的洛馬公司并不滿足于國內市場,他們越過大西洋,從英國航天局那里獲得了5000萬英鎊的資助,準備把新西蘭企業研制的“電子”號火箭引入正在建設的蘇格蘭航天港。
我們從這些亂局中看到的是心煩意亂嗎?顯然不是,而是朝氣蓬勃的創新。沒有全行業積極參與的、廣泛的探索和嘗試,就不會有創新。沒有對百舸爭流的鼓勵和歡迎,沒有對失敗的寬容與包容,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這是中國互聯網與美國商業航天共同帶給我們的經驗。如果中國的商業航天也能像互聯網產業一樣,勇敢地探索和實踐,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亂局之后,新的企業就會脫穎而出,人們也就不用再去羨慕美國有馬斯克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正如中國很少有人去羨慕美國人有亞馬遜、ebay和貝寶,這就是民族產業強大帶來的效應。
建立和維護法制框架是政府和國資的責任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所謂的亂局,其實是頻繁的顛覆,是產業進化的速度快得超過了傳統產業及傳統企業的應變能力,同時也為新興企業帶來了更大的風險。這正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句話的由來。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好事。民營經濟部門自己發動起來,迅速籌措海量的資金,在整個產業范圍內進行探索和試錯,短時間內就找到正確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產品。這個過程可能是令人眼花繚亂的,結果卻是良性的,也因此,我們稱之為良性的亂局。
另一種“亂”就是惡性的。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各種偽“高技術產業”,近些年來已經曝光了多起騙取國家高技術產業扶持經費的案例。在商業航天領域,還沒有哪家企業受到這樣的正式指責,但宣傳上言過其實的企業是存在的,以“北斗產業”、“航天產業園”名義搞房地產的則大有人在。
保護良性的探索和實踐,堅決阻止和治理惡性搗亂,這正是政府管理部門和國有資本的責任。首先,政府要堅決、公正地執法,建立一個安全、公平、透明的經濟環境,讓企業在其中自由地成長、自負盈虧、自己承擔經營的結果。國有資本并沒有執法權,我們之所以要提出,是因為國有資本具備強大的產業風向標效應。如果國有資本采取行動,有所為有所不為,積極推動和支持各類良性企業的探索和創新,堅決反對偽商業航天搞地皮、騙經費,那么對于產業風氣的優化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一起努力,“亂”中取勝
亂局或許會讓那些應變不暇的企業感到深重的危機,但是也能讓那些積極進取,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如魚得水。這正是宇宙人項目的目的所在。宇宙人航空航天港項目希望能夠創造一個萬物萌生的產業生態環境。據不完全了解,宇宙人在尚未正式起步之前,已經以不同形式,涉獵多家生態鏈環節的企業平臺。
也許,待正式推出時,他們的體量已經比我們所能夠了解的還要大。而宇宙人之所以選擇這些平臺并促進共同的合作,目的是期待平臺最終能夠和諸多商業航天企業一起體會到“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繁榮局面,在快速演變的國際商業航天大環境當中,通過優質資源的共同整合與理念共享等,積極培育具有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為整個產業具備國際競爭力盡到自己的綿薄之力與責任。
(來源:衛星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