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投資機構對企業的估值(十):影響力估值法
- 2019-05-20 10:47:00
- 五月 轉貼
- 3042
截至目前,在第一季和第二季的9個案例中,對企業進行估值的時候,通常只考慮了企業的資金價值,資源價值等,也就是在對價和估值時,將目光只停留在了“企業”自己上,但卻沒有考慮“我”,也就是投資機構本身的價值。這一回,Dr.2將提出一個新的估值方法——影響力估值法。影響力是一種試圖支配與統帥他人的傾向。這是一個新的概念,這里所說的影響力,并非指其他,其代表的是投資機構“我”的影響力。接下來我們依舊來講故事。
在數年之后,“二百六”公司發展迅速,經過全產業鏈布局加垂直整合后,目前已是國內頂尖的大公司,現金流充沛。最近其董事長T同學為提高閑置資金的使用效率,仔細考察了另一行業內一家比較好的公司“對對和”后,決定對其進行財務投資,采用常規增資擴股的方式。經過與“對對和”進行的多輪商業談判和商榷,以及仔細的估值計算之后,雙方均認可如下結論:“對對和”目前估值為2億美金。而該公司的CEO“馬上有”同學希望“二百六”投入4000萬美金現金,持有投后公司17%的股權。“二百六”的B同學認為該項投資可行性很高,長期回報還不錯,于是報請董事會批準,似乎又要皆大歡喜了,然而故事并沒有結束。
“二百六”的董事長T同學否決了這份投資估值方案,并提出新方案,“二百六”公司以2000萬美金對“對對和”進行增資,卻持有投后公司20%的股權。此言一出,滿座嘩然,“對對和”公司高層表示無法理解。隨后T同學進行了解釋,這是使用了影響力估值法對投后企業做出了合理估值后,再逆向推演的結果。
在傳統的估值中,所有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被投資或被收購企業身上,計算的是該企業獲得“資金”后,由于這部分“資金”,所可以獲得的收益,而較少考慮到投資機構本身對企業帶來的巨大價值。
舉幾個例子,比如:馬云說,Dr.2這個小鬼還是挺有意思的嘛;雷軍說,他長得還真挺像風口里飛的那頭豬哎;又或者周鴻祎認為:這人比我年輕時還"二“呢……。換句話說,即使馬云只給你投資了一包卷筒紙的錢,但是其帶來的影響力將會對你整個事業的進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慶豐包子鋪的火爆就是真實發生的例子。
那么,此“二百六”已非當年幾個自稱是高學歷的海歸創業人才初創的“二百六”了。如今他已經成長為國內頂尖的企業,聲明遠揚,旗下還有眾多運營良好的實體,還有其在投融資、新媒體,醫療健康等行業的布局,這些都會在無形中提升“對對和”的企業形象,競爭優勢,無形資產和市場地位。
在未來,行業內最優秀的人才在此聚集,好的供應商,中間商和客戶都會絡繹不絕。他們沖的僅是那多出來的2000萬美金嗎?這其實也是馬太效應,“二百六”用其巨大的資源給“對對和”的未來發展強勁助推。投資人本身的影響力,對企業的價值巨大。
最終經過多輪富有建設性的談判,“二百六”成功以2000萬美金獲得“對對和”18%的股份。隨著時間流逝,該公司在行業中地位日漸提升,逐步進入了“第一梯隊”,銷售額和毛利率都大幅提高,而在這次投資中,雙方都獲得了巨大成功。
在使用影響力估值法的時候,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1 ) 投資機構(人)擁有非常大的實力(或知名度),屬翹楚或頂峰級。沒有一定實力的投資機構無論說什么,好的企業也不愿搭理你。只有精鋼鉆,才能攬瓷器活。
2 ) 影響力估值法的本質,其實是在經營投資機構自己的品牌。在公司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公司的“名字”就是信譽,公司的品牌就是影響力,在投資談判中就占據了主動權。你想讓我投資么?不好意思我不想要你,就是這么牛氣。比如在某企業投融資實踐中,普通的VC/PE,投資某金額占據一個股份,但是如果是軟銀、紅杉、IDG的話可能獲得同樣的股份的話,可能會支付少的多的對價,但這也是合理的。
3 ) 換個思考方向,如果TOP級大牛機構對企業進行投資,企業在認可減少資本投資的同時,肯定會有更多其它資源的需求,這就需要雙方進行深度的戰略合作,并進行長期,深度的交流。
經過第一、二季共10期連載后,創業的小伙伴們肯定已經對估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可以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創業這件事。所謂創業就是建立一份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事業,在未來可以交由其他人繼續傳承,由此獲得創業者的財務自由和人身自由,并創造社會價值,承擔社會的責任的過程,三者缺一不可。
而投資從本質上說是與創業和諧統一,達成雙贏,互相促進的一個動態過程,因此和創業一樣,投資從來都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沒有一定的成功模式,但是卻有無數的失敗案例。投資更像一門藝術,沒有約定俗成的風格,卻可能有著令人驚嘆的美。
( 來源:36氪 作者:2561989292@qq.com)